在制造行业,一个行业中只要有一个或两个超级头部企业存在,对于整个行业往往是幸运的。比如,在储能行业,正因为有宁德时代存在,它会比较注重对于行业生态的保护,不会让内卷式恶性竞争演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虽然,宁德时代给同行们的印象,总是吃干榨净。
但是,中车株洲所改变了这一切,其在全国储能市场中跑马圈地、低价拿单的行为,已经成为储能内卷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在,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储能行业的自律行动也已全面展开。这对于中车株洲所的模式,会构成制约吗?
01宁德时代 —— 储能行业的 “稳定器”?
在当今蓬勃发展的储能行业中,宁德时代无疑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堪称是整个行业的 “稳定器”。
从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展现出了超强的吸金能力与行业统治力。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达到了 2103.4 亿元,同比增长 186.72%;而仅第三季度,就实现营业收入 973.7 亿元,同比大增 232.5%;归母净利润 94.2 亿元,同比增长 188.42%,这一业绩超过市场预期,并且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上半年总和,上半年宁德时代共实现 81.7 亿元归母净利润。
再从市场占比方面去分析,宁德时代在储能行业的影响力更是一目了然。在国内,今年 1-9 月累计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92.02GWh,市场占比 47.51%,遥遥领先第二名比亚迪约 25 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占总体营收比重约 15%,其储能产品客户早已遍布全球,业务覆盖超 50 个国家与地区,高质量标准下制造的产品更是畅销全球市场,像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 ENEL 交付 6.4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群,为西澳电力公司 Synergy 交付 3.8GWh 规模的澳洲最大独立储能项目,助力 Nextera 实现 1.8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等等。
正是凭借着如此高的营收占比以及强大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成为了储能行业当之无愧的超级头部企业。
而它的存在,对于整个储能行业生态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光伏行业,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扩张迅速,众多企业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打起了价格战,组件价格一降再降,从硅料、硅片,到电池和组件,全产业链都面临亏损,2024 年上半年,光伏四大环节(硅料 - 硅片 - 电池 - 组件)20 家主流企业中,盈利的企业仅为 4 家,利润总额仅 30.5 亿元,其余 16 家企业均出现亏损,16 家亏损总额达 226.5 亿元。
反观储能行业,虽然也面临着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加剧的情况,但由于宁德时代有着极强的行业话语权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权,它会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避免出现那种不计后果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不会让竞争演变成完全的价格肉搏战,使得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还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维持正常的运转与发展。所以说,储能行业相较于集中度稍差且竞争更为白热化的光伏行业,情况确实要稍好一些,没有陷入到那种过度 “卷” 的泥沼之中,宁德时代在其中可以说功不可没,为储能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中车株洲所——低价中标的卷王
(一)业务转型,发力储能
在当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主业发展遭遇瓶颈的状况,中车株洲所也不例外。
中车株洲所全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有着 60 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属央企中国中车集团的全资孙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颇具实力,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与技术积累。
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且市场容量的拓展空间受限,中车株洲所意识到需要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对众多新兴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储能领域进入了其视野。
于是,中车株洲所在 2022 年 2 月 15 日成立了综合能源事业部,正式涉足储能领域,业务之一便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集中式大储到分布式小储等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凭借着自身在动力领域 20 余年的经验,中车株洲所掌握了 PACK 及系统组成、主被动安全技术、高效热管理等十大核心技术,具备电池系统、PCS、EMS 系统全产业链,可提供电芯 PACK,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的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试图在储能这片新 “蓝海” 中闯出一片天地。
(二)低价投标,扰乱市场
中车株洲所进入储能市场后,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拿单能力,但同时也因其频繁的低价投标行为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例如,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国家电投新疆塔城裕民铁列克提 10 万千瓦储能配置 40 万千瓦风电项目电池储能系统及附属设备采购标段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 20640 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仅 0.516 元 / Wh。
7 月 5 日,在京能内蒙古乌兰察布 300MW/1200MWh “风光火储氢一体化” 储能电站项目设备采购中,中车株洲所预中标,折合中标单价 0.495 元 / Wh。
7 月 17 日,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 135MW/540MWh 电化学储能工程 Ⅱ 标段(直流侧),中车株洲所更是以 0.435 元 / Wh 的低价中标,这样的报价在当时震撼了整个行业。
从整体市场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项目开标规模超 105.2GWh,接近去年全年招采规模,但采购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储能系统报价却一路下跌。
储能系统 LFP 电芯均价,从 2023 年年初的 0.9 元 - 1.0 元 / Wh 下降至 2024 年年中的 0.3 元 - 0.4 元 / Wh,价格跌至三分之一。
如果把 2022 年视为储能爆发元年,那么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不到 2 年的时间里,储能系统平均中标价、2 小时储能 EPC 平均中标价分别下降约 58%、30%。
在此期间,储能系统从 1.5 元 / Wh 跳水至 0.69 元 / Wh,EPC 则从 1.81 元 / Wh 跌至 1.267 元 / Wh。
到了 2024 年 9 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 0.6 元 / Wh,2h 储能 EPC 中标均价为 1.140 元 / Wh,同比大降 39.6%、18.98%。而中车株洲所的诸多低价中标项目,无疑在这一价格下行趋势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车株洲所之所以能够如此频繁且大胆地进行低价投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央企的身份带来的融资成本低、资源广等优势。
央企在金融市场往往有着更高的信用评级,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中车株洲所在面对项目时,即便以较低的价格投标,也有底气去承担相应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凭借央企的背景,其在整合各类资源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例如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中能够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等。
然而,这种持续的低价投标行为,却严重扰乱了储能市场原本应有的公平竞争秩序,使得其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去应对这种非理性的价格竞争,整个储能市场也因此陷入了一种过度 “内卷” 的局面。
(三)连锁反应,多方受损
中车株洲所的低价拿标行为,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整个储能行业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导致多方利益受损。
首先,对于产品质量而言,低价中标往往意味着企业需要在成本上进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降低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减少生产环节中的必要工序或是采用一些相对低端的零部件等方式来压缩成本。
以储能系统为例,上游制造为了压缩成本,刻意 “减配” 行为愈演愈烈,有业内人士爆料,当前一些企业为了中标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故意放出最低价 “刷脸营销”,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攒柜子更是大行其道,即所谓的 “纸面响应”“隐形减配”。
比如为了压缩集成柜空间,一些储能集成商将气体钢瓶卧放,但钢瓶内的高压气体七氟丙烷会因压力不均而导致系统异常甚至误喷,极大增加了火灾风险。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大幅增加,这不仅损害了终端用户的利益,也对储能行业的口碑和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其次,从储能项目的实际建设和运营角度来看,低价中标可能导致 “储能建而不调” 的情况出现。因为过低的价格使得中标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保障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和后续的有效调试、运维等工作。
一些企业在中标后,由于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只能选择降低服务标准,原本应该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等都可能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储能项目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寿命,无法达到预期的储能功能和经济效益。
再者,对于中车株洲所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中车株洲所为了维持低价投标的策略,必然会要求其上游供应商进一步降低供货价格,这使得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影响到供应商自身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研发投入能力,不利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下游的安装、调试以及运维等合作企业,由于项目整体利润被压低,所能获得的收益也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到它们为项目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样不利于产业链下游环节的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中车株洲所的低价拿标行为破坏了储能行业原本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一种恶性竞争的怪圈,若不加以有效引导和规范,将会对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03储能行业自律行动,已拉开帷幕
在储能行业低价竞争愈演愈烈,行业生态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行业自律行动已然拉开了帷幕,为储能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2024 年 7 月 10 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中国能源高端论坛 —— 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上,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12 家储能领军企业共同发起制定、签署的《关于推进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自律公约》正式发布。
这一自律公约的诞生,可谓是凝聚了行业内众多头部企业对于规范市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期盼与决心,也体现了储能行业主动求变、积极应对恶性竞争的态度。
截至目前,已经有 22 家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申请加入了该自律公约,并自觉遵守其中的各项条款。该公约从多个维度对储能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与引导,其基本原则涵盖了爱国、守法、公平、诚信等重要方面。
在自律条款方面,明确要求成员单位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支持开展合法、公平、有序的行业竞争,坚决反对那种不顾安全的低价市场竞争行为。
例如,成员单位在业务报价中,需要客观务实、理性审慎,要综合评估项目执行成本来合理确定报价,严禁存在恶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不良行为。
同时,在储能项目建设过程中,成员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安全、消防、环保等管理程序,落实安全责任,还得加强对已建成储能项目的运营、维护管理,确保项目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成员单位也肩负着健全企业内部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安全标准规范建设的重任,并且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积极推动储能应用,共同研究探讨产业发展战略,为产业建设发展和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同抵制行业内的不正之风。
在公约执行层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作为执行机构,承担起了组织实施该公约的重要职责,负责传递行业法规、政策及行业自律信息,及时向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公约成员单位的意愿和要求,同时还要对公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若成员单位之间发生争议,争议各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争取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请求公约执行机构进行调解,以维护行业团结和整体利益。而一旦有成员单位违反本公约,造成不良影响且经查证属实的,公约执行机构会视不同情况给予在公约成员单位内部通报、责令改正或取消公约成员资格等相应处理措施。
并且,所有成员单位都有权对公约执行机构执行本公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也可以向执行机构的主管部门检举公约执行机构或其他工作人员违反本公约的行为。
可以说,这一自律公约的发布,为储能行业的发展立下了新的 “规矩”,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储能行业在后续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沿着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前行,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助力储能行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守护好储能行业的未来。
总之,中车株洲所狂卷储能的时代,恐怕要成为过去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