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NO.580
作者|孙建波(中阅资本总经理 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一、只有好员工才有资格996
最近几天,996这个数字,火了。它不仅在程序员的圈子里火起来,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热议。起源是,本月,微软在线代码库网站GitHub上的活动人士发起了一个名为“996”的项目,揭示程序员的巨大工作压力。
舆情,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马云的几番表态,竟然也受到了舆论的裹挟,最终不得不顺着网络舆情,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十二年前,在我刚进广发基金工作的时候,一位前辈讲:“当今社会,要是想整一个人,只要发个两年高薪,养着不用干活。”恐怕抵制996的人会想:好工作啊,来整我吧。试问:一个人两年不用工作,还误以为自己就应该拿高工资,不求上进,两年的时间,还不毁了吗?
在广发基金工作的4年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一个基本的理念:一个员工如果工作的前三年不是非常辛苦,恐怕今后就没有机会。
很简单,领导交代事情,肯定要交代给效率高、很靠谱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毫无疑问,肯定要比其他人加班更多,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就非常多。这样的情况,要是持续三年,干活多的员工就会经验非常丰富,没事干的员工就会一直很清闲。三年后,这两类员工的工作机会,难道不是天壤之别吗?
所以,马云同志,请您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996,是员工的福气。
二、“谁的996”?老板的还是员工的?
这几天的讨论中,一个比较煽情的讨论,便是“谁的996”。大意是:员工的996,不过是为老板打工的;而老板的996,才是自己的事业。老板忽悠员工996,不过是一场剥削。
说实在的,这一说法,基本没有逻辑。
如果是一个计时或者计件的工厂,工人根据上班时间拿工资,加班的工资是要更高的。工厂完全没有必要让工人996,因为多招聘几批工人就可以了。
996,其实说的主要是有工作弹性的岗位,主要是各类白领岗位或技术岗位。
我博士毕业之后,进了基金公司总部,从基金公司辞职之后,到了证券公司总部,应该算是白领岗位。
我记得,在广发基金工作的时候,我8点前基本都到公司,每天晚上看报告、写报告都要到10点后,就连出差的时候,也是必须要背着电脑看报告、写报告。但我不是最勤奋的,还有更勤奋的同事。我们并不是工作狂,只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到了银河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师的6年多时间里,尤其是路演的日子里,上午两场路演,中午午餐路演,下午三场路演,还有的分析师,走在半路上客户要报告,直接在马路边的垃圾桶上就打开电脑,打开手机wifi,给客户立即发邮件。
我相信,勤劳的分析师,并不是被老板逼着努力。汗水的背后,不过是青春绽放的开始。我们在大学要花钱学习,到了工作岗位,工作越多,也就学到越多。学到越多,当期薪酬越多,未来薪酬有望更多,甚至长本事了,可以独立创业。到底是员工的996?还是老板的996?只要是有心人,就是自己的996。
三、996真的违法吗?幼稚!
有律师认为,一周工作6天,每周60个小时,违反了劳动法。
甚至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称:《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
其实,概念已经被偷换了。我想,996,不是被强制的。
做软件开发外包的都知道,软件开发就像码砖头,码多少砖头,拿多少钱。一个软件包的开发费用,是固定的。如果加班赶快做好,就能尽快做下一个项目。所以,软件开发,可以说是“计件工资”。很简单,为了保证时间,不加班,就要多招聘人;加班,赚的是计件工资,是自愿的。
也有人说,软件开发,程序员的996,是血汗压迫。但我们为什么不去想一想,这个行业为何如此?技术更新迭代太快,哪个软件公司不加班加点赶出新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会有未来?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因为进度太慢被市场淘汰,程序员的薪酬从哪里来?
996,不是公司的制度安排,是公司项目的现实需求。
违法吗?不违法,因为公司并不强求。但是,如果项目团队的效率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公司就会被市场淘汰。这个团队自然也就被市场淘汰。
且不说软件公司这个特殊行业,哪一个行业又不是如此?如果没有拼搏的精神,员工幻想着朝九晚五,喝茶看鸡汤的清闲工作,恐怕其所在公司一定会被市场淘汰,这样的公司及工作岗位,理论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四、996,距离真正的勤奋,还远的很
马云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时,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周四,官方报纸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称,996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该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我想问的是,在大学,哪一个学霸,学习时间会少于996?
在公司,哪一个优秀的业务骨干,思考工作的时间会少于996?
996,距离真正的勤奋,还远得很。
一个员工,当有了996的想法,充其量不过说明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了。这一步,不过是青春燃烧的开始。
我相信,每一个公司的考核在长期中都是公正的。一个公正考核的公司,才会有效率。我更相信,每一滴汗水,都会有收获,只有真的努力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才会真正获得工作的能力。而在现代公司治理环境下,无论是薪酬,抑或是股权,都是向最优秀团队敞开。
有位匿名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写道:“创造一种‘鼓励加班’的企业文化,不仅无益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能抑制和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想问,聪明和汗水,如果缺了一样,怎么会有创新?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