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藏着机遇。
1
震荡
白酒股刚经历了一场震荡。
5月19日,A股白酒板块迎来波动,行业龙头贵州茅台下跌2.18%,报收1578.98元/股,总市值再次低于2万亿元。同时,多只白酒股跟着下跌。
白酒板块咋了?答案来自一个文件。
5月18日,新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到: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信号早已出现。5月18日晚,贵州茅台举行了自助晚宴,有现场股东表示:第一次没有在茅台股东大会晚宴喝到茅台酒。
据了解,今年茅台取消晚宴改为自助餐,现场也没有摆放飞天茅台酒,而是换成了茅台生态农业开发的蓝莓复合果汁。电商平台显示,该蓝莓复合果汁官方售价为210元/10瓶。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遥想2023年,茅台晚宴每桌配了2瓶53度飞天茅台,餐后甜点是茅台冰淇淋,每位股东还送2瓶50ml飞天茅台。如今,不仅晚宴改为自助餐,连茅台酒都消失了。
看来作为行业龙头,茅台的嗅觉非常灵敏。
这场震荡背后,白酒行业确实面临挑战。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梳理,2024年,几乎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都出现放缓。2023年,有一半以上的酒企保持了营收两位数增长,还有7家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到了2024年,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已经属于优秀代表。
到了2025年一季度,甚至有6家酒企归母净利润跌幅在30%以上!
对白酒行业而言,寒风并没有远去。
2
禁酒令
新一轮“禁酒令”,无疑给这股寒风加了把冷冷的冰雨。
说起来,中国的禁酒令,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战国策·魏策二》记载——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这里的“绝旨酒”,就是最早可考的禁酒令。古代禁酒,主要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同时防止主政者沉湎于酒,伤德败性。
时至今日,禁酒令也主要是针对公职人员。例如2023年2月,有消息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禁酒令”的通知》,对公司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发布6条“禁酒令”。
这份文件措辞严厉,对该公司员工做出了严格的饮酒限制,包括严禁在工作日(含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其他工作时间饮酒等。
文件曝出后,总市值近5万亿的白酒板块全线杀跌。更早些时候,根据中国基金报的统计,7大白酒品牌总市值因此蒸发了超过1300亿元。
回看这两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出台过“禁酒令”——
河南南阳:工作日24小时禁酒,抽查需随叫随到。
江苏南京:全市公安机关在编在职民警,工作日一律禁止饮酒。
甘肃环县: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禁酒令”随之出现。当时,高端白酒被媒体和社会各界集中火力痛批,整个白酒行业一夜之间进入寒冬。
受此影响,茅台遭遇了酒价和股价的双重腰斩。雪球上有人曾做过统计,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茅台13个月的跌幅达到68%。飞天茅台的市场单价也从一度高达2300元/瓶跌到850元/瓶。
后来,时任茅台董事长袁仁国直言——
是反腐拯救了茅台,茅台的公务消费占比由之前的30%以上降到不足1%,已经成功由公务消费转向大众消费。
“禁酒令”,总是挑动着白酒行业的神经。
3
破局之路
白酒行业的寒风,其实早就开始吹了。
看看今年的春季糖酒会,交通没有想象中拥挤,酒店没有想象中爆满,就连周边的按摩店都要上街派传单……展位也没有那么抢手,某核心酒店同样的位置,去年价格是27万,今年是3万。
糖酒会的冷清背后,有酒企高管变动的因素。据权威媒体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20家酒企公开披露过高层人事变动,涉及人事变动近80项。核心高管变了,很多事情都要跟着调整,底下的团队也在观望,不敢擅自行动。
有“八项规定”趋严的因素。年初会议指出,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家都不喝酒,酒怎么卖得动?
更重要的是,白酒行业进入阶段性波谷。2020年之后,白酒行业产能过剩、渠道供需失衡、产业结构矛盾越来越明显。
那么,白酒行业何时能重新迎来春天?笔者有三个观点。
第一,白酒销量是市场经济的领先指标,也是经济回暖的领先指标。
上一轮白酒业绩的复苏源于2016年房地产行业的涨价去库存。中高端白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房地产业务链,从某种程度上说,白酒股正是房地产的附属。一旦经济回暖,白酒销量自然回升。
第二,核心指标看库存。
数据显示,2023年末,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达到1485亿元。2024年库存压力继续加剧,截至三季度末存货总额为1527亿元。
到2024年底,19家上市白酒公司存货总额为1678.63亿元,同比增长13%,大于营收增速。白酒行业渠道库存问题进一步暴露,动销成为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难题。
啥时候库存降下来,白酒行业就开始复苏了。
第三,出海是个大方向,要和全世界做生意。
国内市场终究有限,白酒企业要想“更上一层楼”,一定要走出去。从营收占比来看,中国白酒龙头海外收入只占?3%左右;?再看同品类的“全球酒王”帝亚吉欧,占据了全球30%的洋酒市场,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销售。
中国的白酒为啥不可以迈入世界,干出一个全球化的未来?
其实也可以,但白酒出海的关键在于:中国企业要更广泛地融入世界,和全球做生意。中国人和全球各地的人做生意,就有望把白酒带到全世界!
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